
所謂電蝕是指電流在旋轉中的軸承套圈和滾動體的接觸部分流動時,通過薄薄的潤滑油膜發(fā)出火花,其表面出現(xiàn)局部的熔化和凹凸現(xiàn)象。
引起電流腐蝕的主要原因是外圈與內圈間的電位差以及靜電的作用。
解決方法:在設定電路時,電流不通過軸承,對軸承進行絕緣,靜電接地。
生銹腐蝕
軸承的生銹和腐蝕有滾道、滾動體表面的坑狀銹、全面生銹及腐蝕。軸承的生銹和腐蝕會造成套圈、滾動體表面的坑狀銹,梨皮狀銹及滾動體間隔相同的坑狀銹、全面生銹及腐蝕。
造成滾動軸承生銹腐蝕失效的原因很多,主要有:水、腐蝕性物質(漆、煤氣等)的侵入,潤滑劑不合適,由于水蒸氣的凝結而附有水滴,高溫多濕時停轉,運輸過程中防銹不良,保管狀態(tài)不合適,使用不合適等。
解決的方法有:改善密封裝置,研究潤滑方法,停轉時的防銹措施,改善保管方法,使用時要加以注意。
除上述常見的失效形式外,滾動軸承在實際運行中還有很多的失效形式,有待我們進一步的分析研究。
綜上所述,從軸承常見失效機理與失效模式可知,盡管滾動軸承是精密而可靠的機構基礎體,但使用不當也會引起早期失效。
一般情況下,如果能正確使用軸承,可使用至疲勞壽命為止。軸承的早期失效多起于主機配合部位的制造精度、安裝質量、使用條件、潤滑效果、外部異物侵入、熱影響及主機突發(fā)故障等方面的因素。
因此,正確合理地使用軸承是一項系統(tǒng)工程,在軸承結構設計、制造和裝機過程中,針對產生早期失效的環(huán)節(jié),采取相應的措施,可有效地提高軸承及主機的使用壽命。